很早之前,机缘之下我看到了《童年的终结 childhood’s end》影片的短视频,虽然只是第一集片段,但留下了深刻印象,毕竟谁不会对第一集末尾出现的外形像撒旦一样的爬行类外星生物感兴趣呢?近期观看了此影片,发现讲述的故事并非是外星人的另类入侵题材那样简单。
手工码字,非AI创作。有深度的内容只在我自己的博客分享,请勿转载。转载必须保留网址和作者。
机翻英文标题:In-Depth Film Review: Childhood’s End Infused with Illuminati elements, its cosmic perspective warrants deep contemplation. A film exploring human faith and conviction, cosmic laws, and the theme of pseudo-alien invasion.
感想与结论先行:
典型的光明会元素植入
尤其在第三集,三角图案、全视之眼的明示和暗示出现的次数更多,例如小黑科学家milo所在的科研机构外景玻璃墙有数个三角形窗户。小孩父亲追逐小孩上楼梯的场景三角形螺旋楼梯。被控制的女角色在操作台前,操作台是三角形手柄。等等
尤其是第三集小黑科学家milo和小女孩Jennifer视频连线时,小女孩Jennifer面对的镜子是三角形的镜子,而小黑科学家milo手上拿的两张纸片上面都是全视之眼的三角手绘。
更离谱的是在这个部分中,小女孩Jennifer有句台词竟然“i see all”,这句话反读就是”all see i”,i同音eye也可读为”all see eye”,恰恰应对光明会全视之眼的称呼ALL SEE EYE。视频连线后期,小女孩Jennifer使用超能力让镜子破碎后,镜头画面通过镜子的残影也是一个三角形。
不清楚是导演盲目跟风,还是有意为之。但像我这种对光明会不感冒的人来说,看多了反而觉得嗤之以鼻和不舒服,毕竟展现的有些过于刻意了,甚至感到无聊。但考虑到这毕竟是光明会历来的营销手段与行为,所以不做过多评价。
宇宙观值得深思
说来也巧,我目前的人生阶段,对宇宙观的理念正是造物主/创造者的统一宇宙观念。虽然本影片长度所限,关于宇宙观部分没有过多的深入呈现。但是仅从全局及影视后半部分的剧情来看,还是有一部分值得思考的地方,但还请注意影片中并非呈现的绝对真理,毕竟还是光明会营销的老一套。
所以在这里我以我目前的意识深度广度进行一部分修正纠偏:
关于‘造物主/创造者的统一宇宙’观,即:宇宙为超凡智慧所创造(这里的超凡智慧远超过影片中表述的超智(overmind),超凡智慧并不会刻意显现、干涉任何事物,但却总是存在于任何时间与空间),超凡智慧通过作为分化意识的形态形式,体验、再创造、再体验的重复过程,这就是整个宇宙的运行机制和过程,这里的‘意识’并非单指以生命形态存在的意识。
宇宙中的每一个存有就像一片片树叶,生长在超凡智慧这株枝繁叶茂的大树上。不同的种族与文明只是树干的不同分支。树叶就是生命以有形形式存在的过程,生命的成住坏空对应着树叶的生长凋零。每一片树叶都与这株大树整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株大树也与每一篇树叶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对应着即作为体验者,又作为创造者的过程。因此我们每个存有、每个人、每个事物既是本源的创造者, 也是体验者。统一的本源,统一的宇宙。
影片中的超智(overmind),更像是发展到了很高层次维度水平的存有,而并非绝对的源头智慧。超智(overmind)通过选择或创造超主(overlord)这种实体,来作为低纬度空间办事的工具,所以超主(overlord)只是黑手套角色。而影片中,超主(overlord)的主要角色卡列伦(Karellen)也提到了他们自己只不过是一介奴仆。
人类信仰与信念的诠释
影片中的多条故事线,从不同的角色与家庭中分别展现出人类的信仰、信念体系。这与我目前的宇宙观念有所呼应:任何文明,能传承下去的只有无私的爱。从影片中的不同角色与家庭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人们都希望让爱能够持续与传承下去。
但即使是最完美的爱,在严肃的宇宙法则面前,也必须做出断舍离的理性取舍。
宇宙法则的严肃性
尽管关于星际世界的呈现只有第三集末尾短短的十几分钟,但已经足以呈现出宇宙法则严肃性。
虽然并非以黑暗森林那样方式呈现,但正如同没人会关心蚂蚁的死活一样。茫茫宇宙中,文明的生死存亡也只是宇宙自然演化过程的一部分。所以缺乏同情与感性既是合理,也是不合理的,毕竟干预就意味着因果的创建与业力的强关联。
人性之中感性与理性的博弈与取舍
从影片中,我的体会正是如此。感性与理性就如同事物的二元性一样,但我并不喜欢用二元性方法表述事物,更倾向于量的理念:尽管都是同一个标量中心,但是向量不同,仅取决于选择与面向。
无论是在人类文明长河中,还是星际文明、或是宇宙中。每个有智慧存有,曾经、现在甚至未来,都必须不断经历感性与理性的博弈与取舍。
文明延续与传承的金钥匙
任何文明,能传承下去的只有无私的爱,这也是打开一切无限可能的金钥匙。
这部影片更像是一部反面教材,告诉我们将文明传承的金钥匙交出去的后果,所以更是一种警示作用:只有将文明传承的金钥匙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文明才能恒久远地传承下去。
剧情和故事是否倾向于阴谋论:
当然,首先光明会元素,就已经决定了整体成分。
外星人入侵元素
外星人的另类入侵,这与互联网的关于‘伪装成善意外星人的伪旗行动’阴谋论直接呼应。而担心入侵也往往是大多数公众的心理。
统治世界的幕后精英
无论是完美的乌托邦世界,还是旧世界‘新雅典’,背后都是由少数人控制。而所谓的世界联邦,并没有着实发挥作用。暗示着世界秩序之后的精英控制阶层群体。
耶稣与撒旦的战争
虽然很短暂的展现在心理咨询师不到数分钟剧情中,心理治疗师用十字架吊坠保护自己,但是十字架吊坠被神秘力量破坏弯曲。但是这样的场面出现在这样的影片中有点过于玄乎。并且之后完全没了后续,有点无厘头。
人类自我毁灭/末世阴谋论
直接的自我毁灭:体现在新雅典在影片最后选择自我毁灭方式结束,而并不是由大家做出选择,也没有给予每一个人选择与机会。
间接的自我毁灭:体现在人类接受超主的恩惠,而忘记了自身的天赋、特质与进步。
影片中通过新世界与旧世界的对立和各自终结,分别呈现了人类自我毁灭元素的阴谋论。
宗教信仰崩塌
影片中,心理治疗师的母亲因为外星人降临导致信仰崩塌而自杀。这也暗示了一旦有重大的打破人类个体或集体意识层面认知的新事物或事件出现,人类能否继续坚守自身的信仰底线问题。
SSP秘密太空计划的元素
说到这里,我肯定想到的是曾经科里古德先生提到的SSP秘密太空计划,其中关于高大的爬行类外星人描述。另外关于爬行类外星人是奴仆的说辞,在SSP秘密太空计划中也有提及。以及影片末尾,小黑科学家milo在超主飞船内部,小黑的穿着以及看向舷窗外的场景,非常类似SSP秘密太空计划的一些漫画场景。而这部影片出自2015年,可能正是借鉴了科里古德先生的SSP灵感?
但考虑到早在在20世纪末,来自美国那边的外星人信息就提及爬行类外星人是奴隶的说辞,因此无法确定是否真的借鉴了SSP的一些元素。
外星人收割阴谋论
影片大体呈现的是超智控制着超主,来收割人类文明。这对应了关于外星人收割的阴谋论。
但考虑到宇宙万物本源且统一的特性,宇宙中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收割’也只是低等级文明才需要使用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影片中的超智(overmind)文明不算真正高等级文明的原因。
影片的不足之处:
影片长度不足/剧情深度不足
尽管本影片是以影视剧呈现,但只有短短三集,有效观影时间仅240分钟左右。给我的体验是故事背景比较宏大,但篇幅太短,导致剧情空洞较多。与其三集,还不如做成电影形式更好一些。
但从故事背景、故事线、剧情环节层面来讲,我认为合理的长度应该是10集,就能够完整展现整个剧情背景与故事,呈现出剧情的深度。
光明会元素植入
若影片中不植入光明会元素,我可以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是他们这样做了。所以我就需要开始锐评了。
剧情空洞较多
可能限于预算或时长限制,导致剧情存在大量空洞。比如:
超主降临之前人类有无观测到异象,或为此做好一些预案与准备?
超主降临之后,应该存在更多的关于人类社会动荡与不安气氛,这一些事件应该着重展现。比如人类是否尝试进行尝试联络或回击。
关于世界联邦,影片中完全一笔带过,没有重点提到这个世界联邦的来龙去脉。
存在许多时间跳过的部分,至少三处,而且时间跨度一跳就是很多年,这很多年期间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完全没有体现。
第三集内容过于压缩,以至于整个影片的核心全部集中到第三集,导致一小时内需要呈现大量故事,许多核心内容被压缩,馆看起来感觉给人感觉非常仓促。
宇宙观部分,没有进行具体展开体现,比如超主的文明与社会层面是怎样的。除了超主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文明种族?例如宇宙联邦、其他星际种族等。
结局剧情收尾过于仓促:
我认为结局没有留下伏笔,而是仓促收尾,显得过于冷酷。结局只有三个角色:超主(overlord)、超智(overmind)、小黑科学家milo。
小黑科学家milo与超智(overmind)见面后,仅仅只是因为看到前女友画面就急着要赶回去。
小黑科学家milo为什么不对超主的文明世界进行一些研究,或者跟着超主返回母星,来试图寻找一些新突破。
影片末尾,超主的飞船上有两位超主外星人角色,相当于副官角色的那一位很显然有着幽默和感性思维,所以超主的文明没有进行展开是一个小遗憾。
人类文明为什么没有试图通过克隆技术突破无法生育后代的问题。亦或是通过创造先进人工智能、机械体、半机械人来实现‘机械飞升’路线?
为什么没有其他星际文明试图参与干涉,或进行可能的人类拯救计划。
为什么最后一定是地球爆炸,因为对于宇宙系统而言,炸毁一颗星球通常弊大于利。
总体而言,仓促的结局收尾,我认为是很大的遗憾。文章时间戳2025年9月26日